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属于空压机技术领域,包括空压机、排液管道、进液管道和换热器;空压机上设置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冷却液进口通过进液管道与换热器出口连接,冷却液出口通过排液管道与换热器进口连接,热水出口通过热水管道与储水罐连接,进液管道上设置第一离心泵,储水罐底部设置热循环出口,热循环出口与热循环进口通过热循环管道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换热器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冷却液制冷后循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后产生热水排入储水罐中储存,并通过管道输送至用水点使用,实现水资源再使用,节能环保;当储水罐中水温较低时,低温水再次进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实现热循环。
公开号:CN214330842U
申请号:CN202022596156.4U
申请日:2020-11-11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吕素添
申请人:Glop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F04B39-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具体是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
[n0002] 空压机被广泛运用在各加工厂中,空压机是气源装置中的主体,它是将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装置,是压缩空气的气压发生装置,压缩后的空气管道输送给给各车间使用。大多数空压机是往复活塞式,旋转叶片或旋转螺杆。由于空压气通长需要长时间运行,空压机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空压机内通过设置制冷管道进行热交换,对空压机进行降温,保障空压机稳定运行。
[n0003] 空压机冷却管道内通入冷却液对空压机进行降温,冷却液经过热交换温度升高直接排出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会增加企业成本,需要对排出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循环使用,这样会耗费许多冷却水进行降温。将空压机产生的热能用于对生活用水的加热,既能对空压机进行降温,也能对生活用水进行加热,避免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n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
[n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n0006] 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包括空压机、排液管道、进液管道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换热器进口、换热器出口、夹套进口和热水出口;所述空压机上设置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进口通过进液管道与换热器出口连接,所述冷却液出口通过排液管道与换热器进口连接;所述热水出口与热水管道连接,所述热水管道通入储水罐中;所述进液管道上设置第一离心泵,进液管道与冷却液进口连接处设置控流阀。
[n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换热器出口与第一离心泵进口连接,第一离心泵出口与控流阀进口连接,控流阀出口与冷却液进口连接。
[n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排液管道上设置第一温度计;所述冷却液出口与排液管道连接处设置单向阀。
[n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
[n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储水罐底部设置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用水管道连通;所述储水罐中设置第二温度计。
[n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储水罐外部设置保温层。
[n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保温层为岩棉保温毡。
[n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储水罐底部设置热循环出口,所述换热器夹套上设置热循环进口,所述热循环出口与热循环进口通过热循环管道进行连接,所述热循环管道上设置第二离心泵;所述热循环管道与热循环出口、热循环进口连接处均设置电磁阀。
[n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排液管道、进液管道、热水管道和热循环管道外部均设置保温套管。
[n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保温套管为橡塑保温套管。
[n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n0017] 1、本实用新型通过换热器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冷却液制冷后循环使用,对空压机进行制冷,实现循环制冷,降低生产成本;
[n0018] 2、换热器中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后产生热水排入储水罐中储存,并通过管道输送至用水点,实现水资源再使用,避免造成浪费,节能环保,同时热水可以被合理使用;
[n0019] 3、当储水罐中水温较低时,低温水再次进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实现热循环;
[n0020] 4、储水罐和管道外部均设置保温,可以较少热能损失。
[n0021] 图1为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n0022] 图2为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n0023] 图3为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中热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n0024] 图中:1-空压机、2-冷却液进口、3-冷却液出口、4-排液管道、5-进液管道、6-第一离心泵、7-换热器、71-换热器进口、72-换热器出口、73-夹套进口、74-热水出口、75- 热循环进口、8-热水管道、9-储水罐、91-排水口、92-保温层、10-控流阀、11-单向阀、 12-第一温度计、13-第二温度计、14-热循环出口、15-热循环管道、16-第二离心泵、17- 电磁阀、18-保温套管。
[n002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n0026]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n0027]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n0028]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n0029] 实施例一
[n0030]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包括空压机1、排液管道4、进液管道5和换热器7;所述换热器7上设置换热器进口71、换热器出口72、夹套进口 73和热水出口74;所述空压机1上设置冷却液进口2和冷却液出口3,所述冷却液进口2 通过进液管道5与换热器出口72连接,所述冷却液出口3通过排液管道4与换热器进口 71连接;所述热水出口74与热水管道8连接,所述热水管道8通入储水罐9中;所述进液管道5上设置第一离心泵6,进液管道5与冷却液进口2连接处设置控流阀10;
[n0031] 冷却液从冷却液进口2进入空压机制冷管道对空压机进行降温,冷却液吸收空压机运行产生热量形成高温冷却液,高温冷却液从冷却液出口3经过排液管道4流入换热器7中,冷却水从夹套进口73流入换热器夹套中与高温冷却液进行热交换,高温冷却液温度降低后从换热器出口72流入进液管道5,从进液管道5流入冷却液进口2,实现冷却液的循环热交换;冷却水吸收高温冷却液的热量后转化为热水,热水从夹套出口74排出流入热水管道8中,热水经过热水管道8流入储水罐9中,再从储水罐9输送至各用水点;
[n0032] 所述换热器出口72与第一离心泵6进口连接,第一离心泵6出口与控流阀10进口连接,控流阀10出口与冷却液进口2连接;
[n0033] 所述排液管道4上设置第一温度计12,第一温度计1用于检测空压机排出高温冷却液的温度;所述冷却液出口3与排液管道4连接处设置单向阀11;
[n0034] 所述换热器7优选为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为螺旋管束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湍流效果,换热效率高。
[n0035] 所述储水罐9底部设置排水口91,所述排水口91与用水管道连通;所述储水罐9中设置第二温度计13,第二温度计13检测储水罐9中热水温度;
[n0036] 所述储水罐9外部设置保温层92,所述保温层92优选为岩棉保温毡,岩棉保温毡成本低,保温效果好,施工方便;
[n0037] 所述排液管道4、进液管道5和热水管道8外部均设置保温套管18,所述保温套管18优选为橡塑保温套管。
[n0038] 实施例二
[n0039] 请参阅图1-2,本实施正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储水罐9底部设置热循环出口14,所述换热器7夹套上设置热循环进口75,所述热循环出口14与热循环进口75通过热循环管道15进行连接,所述热循环管道15上设置第二离心泵16;
[n0040] 所述热循环管道15与热循环出口14、热循环进口75连接处均设置电磁阀17;当储水罐9中水温低于30℃时,电磁阀17和第二离心泵16处于关闭状态;当储水罐9中水温低于30℃时,打开电磁阀17和第二离心泵16,储水罐9中的水在第二离心泵16作用下经过热循环管道15流入换热器7夹套中,在换热器7再次与高温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转为热水,热水从通过热水从夹套出口74排出流入热水管道8中,经过热水管道8流入储水罐9中;所述循环管道15外部设置保温套管18。
[n004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n004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冷却液从冷却液进口2进入空压机制冷管道对空压机进行降温,冷却液吸收空压机运行产生热量形成高温冷却液,高温冷却液从冷却液出口3经过排液管道4流入换热器7中,冷却水从夹套进口73流入换热器夹套中与高温冷却液进行热交换,高温冷却液温度降低后从换热器出口72流入进液管道5,从进液管道5流入冷却液进口2,实现冷却液的循环热交换;冷却水吸收高温冷却液的热量后转化为热水,热水从夹套出口74排出流入热水管道8中,热水经过热水管道8流入储水罐9中,再从储水罐9输送至各用水点;当储水罐9中水温低于30℃时,电磁阀17和第二离心泵16处于关闭状态;当储水罐9中水温低于30℃时,电磁阀17和第二离心泵16 打开,储水罐9中的水在第二离心泵16作用下经过热循环管道15流入换热器7夹套中,在换热器7再次与高温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转为热水,热水从通过热水从夹套出口74排出流入热水管道8中,经过热水管道8流入储水罐9中;所述循环管道15外部设置保温套管18。
[n0043] 本实用新型通过换热器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冷却液制冷后循环使用,对空压机进行制冷,降低生产成本;换热器中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后产生热水排入储水罐中储存,并通过管道输送至用水点,实现水资源再使用,避免造成浪费,节能环保,同时热水可以被合理使用;当储水罐中水温较低时,低温水再次进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实现热循环;储水罐和管道外部均设置保温,可以较少热能损失。
[n0044]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包括空压机(1)、排液管道(4)、进液管道(5)和换热器(7);其特征是,所述换热器(7)上设置换热器进口(71)、换热器出口(72)、夹套进口(73)和热水出口(74);所述空压机(1)上设置冷却液进口(2)和冷却液出口(3),所述冷却液进口(2)通过进液管道(5)与换热器出口(72)连接,所述冷却液出口(3)通过排液管道(4)与换热器进口(71)连接;所述热水出口(74)与热水管道(8)连接,所述热水管道(8)通入储水罐(9)中;所述进液管道(5)上设置第一离心泵(6),进液管道(5)与冷却液进口(2)连接处设置控流阀(10)。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换热器出口(72)与第一离心泵(6)进口连接,第一离心泵(6)出口与控流阀(10)进口连接,控流阀(10)出口与冷却液进口(2)连接。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排液管道(4)上设置第一温度计(12);所述冷却液出口(3)与排液管道(4)连接处设置单向阀(11)。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换热器(7)为管壳式换热器。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储水罐(9)底部设置排水口(91),所述排水口(91)与用水管道连通;所述储水罐(9)中设置第二温度计(13)。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储水罐(9)外部设置保温层(92)。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保温层(92)为岩棉保温毡。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储水罐(9)底部设置热循环出口(14),所述换热器(7)夹套上设置热循环进口(75),所述热循环出口(14)与热循环进口(75)通过热循环管道(15)进行连接,所述热循环管道(15)上设置第二离心泵(16);所述热循环管道(15)与热循环出口(14)、热循环进口(75)连接处均设置电磁阀(17)。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排液管道(4)、进液管道(5)、热水管道(8)和热循环管道(15)外部均设置保温套管(18)。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保温套管(18)为橡塑保温套管。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3190489U|2013-09-11|一种高效率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换热机组
CN203516008U|2014-04-02|一种油气热量的双回收系统
CN201740300U|2011-02-09|带中间冷却器的二级压缩热泵系统
CN205119550U|2016-03-30|双重热回收变频空气源热泵
CN214330842U|2021-10-01|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
CN1137359C|2004-02-04|一种适于大温差、可充分利用能源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CN201074907Y|2008-06-18|高效空气源热泵热水装置
CN208042511U|2018-11-02|一种冷凝器外置式空气能热水器
CN207048854U|2018-02-27|天然气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CN206352878U|2017-07-25|一种回收机房液冷散热量的供暖系统
CN202709544U|2013-01-30|一种多级冷凝综合节能高效换热器
CN104864591A|2015-08-26|循环泵取热装置
CN108590779A|2018-09-28|基于Kalina循环及溴化锂制冷的地热能冷热电联产系统
CN204140499U|2015-02-04|一种利用中水的鼓风机循环冷却系统
CN203837330U|2014-09-17|Co2热泵热交换增焓装置
CN212179647U|2020-12-18|一种热能回收利用装置
CN209926647U|2020-01-10|一种基于水源热泵机组的空压站余热回收系统
CN203533974U|2014-04-09|一种自然水源热交换系统
CN103075325B|2015-04-15|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及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
CN210141709U|2020-03-13|一种用于溴化锂换热的高效吸收式大温差机组
CN210772864U|2020-06-16|一种食品用氨气吸收式制冷机
CN211146673U|2020-07-31|基于二氧化碳热泵冷热联用设备
CN212657936U|2021-03-05|一种电蓄冷式供冷装置
CN211290227U|2020-08-18|一种利用冷却塔余热制备生活热水的系统
CN211397822U|2020-09-01|空气压缩机的废热利用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596156.4U|CN214330842U|2020-11-11|2020-11-11|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CN202022596156.4U| CN214330842U|2020-11-11|2020-11-11|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
[返回顶部]